<
biqugecn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我要做首辅 > 第1108章 匆匆五年
    在万历元年的十一月,唐慎在总镇俞大猷的保护之下,率领上百艘战舰,杀到了马六甲,同时刘显的大军也从陆地包围了马六甲。

    西班牙人走投无路,选择了投降,海上的明珠,咽喉要地,终于落入了明军的手里。

    几乎一夜之间,整个东方,乃至世界的格局都发生了骤变,厚积薄发的大明,一出手就让所有国家都大吃一惊。

    再解决了马六甲之后,立刻组成强大的舰队,直扑印度,并且抢占斯里兰卡岛,作为明军的海上补给基地。

    同时席慕云也率领着船队,抢占了爪哇,至此,大明彻底将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道都捏在了手里。

    西洋诸国大受震撼,他们想要反扑,可是万里调兵,根本没有获胜的希望。且他们的兵力本就不是大明的对手,只能选择贸易制裁。

    别忘了西夷之间,也是矛盾重重,哪能狠下一条心,英国人率先打破了沉默,和大明开始私下里贸易,随后不久,尼德兰摆脱西班牙统治,也加入到海上霸权的行列,积极和大明做生意,还号称海上马车夫。

    当然了,这个马车夫也只是半个世界的,至于东方,说了算的还是大明朝。

    拿下马六甲,两洋航路打通,对于大明来说,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脉,浑身的功力暴涨,国力蹭蹭蹿起,一日一个台阶。

    南洋诸国,或多或少,都被打开了国门,大明的商人遍及南洋。

    他们把珠宝、木材、粮食、香料、奇珍异宝、甚至是丫鬟佣人贩卖回大明,而大明的丝绸、呢绒、瓷器、工具、机器、家具,也霸占了南洋的市场,各国都不得不卷入了庞大的贸易系统之中。

    有了市场,就有了订单,有了订单,以东南为主的工业就快速发展起来。

    原本的人力织机,水力织机都不够用了,在万历三年,东南的能工巧匠制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,一年之后,唐鹤征改进了蒸汽机,并且用来抽取煤矿的积水,大获成功。随机蒸汽机快速发展改革,东南出现了第一家使用蒸汽作为动力的纺织厂。

    当工厂运行的第一天,吸引了大半个苏州的人前来看热闹,当看到棉纱像是水一样,哗哗流出,有人拍手称快,有人哭得稀里哗啦。

    从此之后,手工作坊只怕是再也维持不下去了……

    新动力出现,生产效率几十倍提升,制造的武器更加精良,大炮更加犀利,明军陆续征服了庞大的领土。

    巨大的海外市场,催生东南的繁荣,到了万历五年,大明的财政收入达到了惊人的一亿两千万元,其中商税贡献了九千万。

    相比起嘉靖年间,财政足足增加了三十倍!

    而作为纳税的主力,工商集团顺利取代传统的农业士绅力量,借助咨议会议,成为帝国的主宰。

    顺便提一句,咨议会议已经放弃了绕口的名字,改成国民议政会议,主持会议的代表分成两种,第一种是各省推选的名流绅商,第二种则是依照类别,选拔出来的优秀人员,比如军方,教育界,报界,商界等等……

    所有代表,再公推三十个德高望重的人,称为资政,主持会议,制定议题,参与内阁各部的会议,监督旁听,建言献策,审核预算……第一届的资政之中,就包括高拱和葛守礼两位资历无人能及的老臣。他们彻底确立了国民议政会议的权威,包括内阁在内,都要接受会议的质询。

    相应的,内阁也越发完善起来,五位阁老,互相配合默契,力推新政。

    兵部、工部、刑部、吏部,四大部也随之拆分完毕,眼下大明一共设置了十七个部,其中代表军方的一共有三个,分别是参谋部,陆军部和海军部。

    随着海军在外面大肆扩张疆土,建功立业,骄傲的老军头儿也没法再装作看不见了。打下来的疆土好多都是军中直接出人当总督。说穿了,就是土皇帝,受了人家那么多的好处,还能为难人家吗?

    很顺利海军和陆家取得了相同的地位。

    在地方上,总督巡抚变成了常设官,同时唐毅也进行了品级调整,巡抚变成了正二品,总督加太子太保衔,成为从一品大员。

    巡抚与尚书品级,如此就形成了巡抚入则为尚书,尚书出则为总督的局面,地方官吏和中枢之间的联系彻底打通了。

    一般情况下,比较优秀的巡抚官,被调入京城,接替某一部,经过一任的锻炼,则有望入阁。而尚书接任总督,则会被视作铁定入阁的信号。

    显然,唐毅已经将朱元璋留下的以小制大的官制破坏一空,取而代之的则是权责对等,责任明晰的新官制。

    在新官制当中,一切量才录用,以政绩为根本,虽然不免任人唯亲,拉帮结派,但是每个高官的升迁,都有据可查,他们的所作所为,都要接受监督检验。

    可以说,能经过层层考验,冲到顶层的人物,几乎没有一个简单的。曾经的那些翰林词臣,清贵宰相,放到了如今,只怕连骨头都剩不下,就被人家给连皮带肉吞掉了。

    官僚体系战力膨胀,人数也在增加,以往两京一十三省,官员加起来不过两万人,如果加上同样拿朝廷俸禄的吏员,总数在十万左右。

    到了唐毅手里,这个数字增加了十倍,官吏总数达到了一百万人。

    完备的官僚体系,高效运转,产生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。

    前后五年时间,大明一共向南洋完成五百万官方移民,另外又协助商人,移民七百万,总数达到了一千二百万。

    山东,河南,山西,陕西等地的饥荒压力大大减轻。

    从万历二年开始,每年从海外运进的粮食,多达一千五百万石,是漕粮的三倍之多!

    至于民间的粮食买卖,数量更加惊人。

    海外的大米质优价廉,基本上明朝的百姓能摆脱饥饿的威胁。从万历二年开始,即便北方出现大灾,最多有万八千人饿死,就够轰动的,几十万人挨饿,无家可归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。

    老百姓不知道其中的关键,只是每日里给首辅大人上香祈福,盼着他老人家能一直掌舵大明,大家伙总有好日子过。

    可是唐毅知道,他不过是一百多斤的分量,熬了汤也不够百十人吃一顿。说白了粮食就那么多,有人吃得饱,就有人挨饿。

    唐慎自从接任南洋总督之后,彻底一改慈悲的面孔,他动用军队,捕捉土著充当奴隶,装到了船上,从一个岛屿,运到另一个岛屿。

    完全陌生的环境,土著只能服从命令,烧山,开荒,砍树,建房,修路,码头……无休止的工程等着他们,早晚有一天,这些人会累死,而他们留下来的庄园田产,则被商人接手,从国内移民过来,快速填充。

    唐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将土著男子抓走,累死在陌生的土地,然后鼓励大明的移民,娶剩下来的女人,没有几年,就生出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孩子。

    从大明国内调来数以万计的教书先生,让这些孩子从小说汉话,认汉字,穿汉家衣冠,吃汉家美食。

    唐慎再给儿子的家书中,不无得意宣称:“只要二十年,南洋列岛,汉人的数量就会过半,五十年,就会超过七成,等到一百年,九成以上就都是汉人了,即便血缘上不是,在文化上也会认同中华。或许今生没机会看到,但是早晚有一天,这些岛屿就会和中原一样,是彻彻底底的汉家土地。”

    同南洋的轰轰烈烈相比,北方的变化同样毫不逊色。

    李成梁收拢女真兵作为先锋,经过三次大战,灭了土蛮部,随后明军的势力越过黑龙江,过了外兴安岭。

    传说中,在极北的土地上,住着神兽烛龙,睁开眼睛,就是白天,闭上眼睛,就是黑夜,他不断吐气,幻化出绚烂的色彩,把极北的天空装点的五颜六色,格外妖娆。

    怀着寻找神兽的愿望,一支三百人的探险队,带着上千条雪橇犬,体格强健的蒙古马,踏上了征途。

    他们一路向北,花了足足半年时间,才返回了大明,去的时候三百人,回来只有二百一,九十名壮士永远留在了漫天的雪野之中。

    他们没有找到烛龙,却带回来通体白色的大熊,带回来不会飞翔的大企鹅,还有体型硕大的猛虎,他们甚至还找到了苏武牧羊的北海,遗憾的是那里并不是海洋,只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湖……

    极北探险,再度激发了大明上下的热情,上升的国势,昂扬的国民,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勇士,他们成群结队,无所畏惧,从大明出发,探索未知的土地,他们把一路所见所闻,写成文字,带回大明。

    每一次探险队回来,都会有无数的学校聘请勇士们去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。

    受到他们的激励,越来越多人踏上了找寻希望和财富的旅程,就在万历五年,大明的探险队来到了乌拉尔山,他们在这里立下了一个标杆,插上龙旗,从山顶望去,面前都是一马平川,没有任何的阻拦……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