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biqugecn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二战全景纪实 > 第92章
    但是,万一发生了战争,我们就要斗争下去,为了能在战争中求生存,即使付出武力也在所不惜。”

    然而,政府的政策与丘吉尔的看法背道而驰。1937年5月,“绥靖大师”张伯伦出任首相,他上台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向准备发动战争的希特勒表示友好态度,幻想以妥协、退让、姑息等方式达到息事宁人、避战求和的目的。对希特勒提出的领土要求,只要是“按和平演进来实现”,他就不予反对,甚至奉送,借以牺牲东欧,保全西欧。这一政策终于导致慕尼黑悲剧。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4.激战北欧(5)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慕尼黑悲剧发生后,丘吉尔的情绪更加激昂。他在下院发表演讲时痛苦地指出,我们没有经过战争就已经遭到了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,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安全。恰恰相反,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无力和更加危险。他还进一步指出:“不要以为这就是结局,这仅仅是算账的开始,仅仅是呷第一杯酒,第一次尝到苦酒的滋味;除非我们竭尽全力重振士气和军威,再度崛起,一如往昔地坚持我们为自由而战的立场,否则我们将年复一年地尝此苦酒。”

    几年来的事实证明,丘吉尔是正确的。他的忧虑、他的警告、他的批评都应验了。这时丘吉尔在国内的威望空前提高,各层阶人士都普遍产生了一个共同的想法,即丘吉尔应该进入内阁。新闻界也活跃起来,称赞丘吉尔“由于同国家事务有着长期而密切的接触,不仅是一位干练的、极有责任心的政治家,而且也是一位对处理在战争中出现的、特别是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棘手问题,具有无可比拟的实际经验的政治家”。报纸的称赞掀起了更大的共鸣,“丘吉尔必须回来”的标语口号贴满大街小巷。丘吉尔以他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全英国人民的心,也赢得了国王的信任。丘吉尔出任首相,受命于危难之际,是人心所向,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。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5.“黄色计划”(1)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当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还弥漫着呛人的硝烟时,希特勒又对比利时、荷兰拿起了屠刀。

    比、荷是卡在德、法之间的两个小国,其总面积约74万平方公里,总人口2200多万。地理学家们在有关欧洲的地理著作中,常把比、荷放在一起叙述。由于比、荷濒临北海和英吉利海峡,同卢森堡以及北部的部分地方称为“尼德兰”,即“低地”,所以1830年比利时脱离荷兰独立后,人们仍称比、荷为“低地国家”。

    荷兰境内绝大部分为平原,1/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,1/3的土地仅高出海平面1米。中部是丘陵地带。南部与比利时接壤处是阿登高地,海拔仅300米。首都是阿姆斯特丹,其他两个主要城市海牙和鹿特丹在首都以南,与首都构成三角地形。在荷兰南部的比利时,其地势东南高,西北低。东南部为波状起伏的阿登高地,海拔在200—600米之间。

    这里的村庄、草地和农田四周围绕着林地,宛如大小不等的孤岛出现于森林之中,故又称阿登森林。中部是丘陵,有3条运河自南向北汇于安特卫普:一条是从列日到安特卫普的艾伯特运河,其上游有一个人工要塞,又叫埃本·埃马尔要塞;一条从沙勒纳瓦经布鲁塞尔到安特卫普;一条从蒙斯经根特到安特卫普。汇于安特卫普的这3条运河很像汉字的“个”字。西北部的佛兰德平原一直延伸到海边,沿岸沙丘连绵,岸外沙洲密布。

    希特勒对低地国家的入侵蓄谋已久。早在1939年9月27日,当华沙陷落前夕,他就在总理府召集将军们开会,他决定:“尽快地在西线发动进攻,因为英法联军现在还没有做好准备。”

    由于法国人在法德边境上修筑了绵长、坚固的马其诺防线,于是德国法西斯决定从低地国家打开进入法国的突破口。10月10日,希特勒又在将领们参加的会上发布:“做好穿越卢森堡、比利时和荷兰地区的作战准备。这次进攻必须尽可能迅速有力地进行,目标在于尽量夺取荷兰、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广大地区”,预定11月就要在西线发起进攻。为此,他把在波兰的两个集团军群的6个野战集团军从东线调到西线,摆开了进攻的架式。此时,西线德军已达136个师。

    但是,有两件事给希特勒带来了麻烦,使他不能马上进攻西线,而要挥师北上去对付丹麦和挪威。

    1939年11月30日,苏联和芬兰因边界问题发生战争,英、法在苏格兰着手组织远征军准备援助芬兰。希特勒十分担心英法此举从北方威胁德国,决定先抢占北欧。另外,德国的一架特殊飞机在比利时上空云层中迷失方向,被迫降落比利时。而这架飞机上的一名上校的公文包里正好装着德军进攻西线的地图,因来不及焚毁而落入比利时人手中,不久又被送到英法手里。在这种情况下,希特勒及其最高统帅部决定全面修改进攻西线的计划,并决定委托a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泰因担此重任。

    曼施泰因是何许人也?为什么希特勒如此器重他?

    弗里茨·埃里希·冯·曼施泰因于1887年11月出生于将帅名门,父亲是炮兵将军李文斯基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,进入陆军大学仅一年的曼施泰因就投身战斗,转战于东、西两线,先后参加了对波兰北部的进攻、塞尔维亚作战以及凡尔登和索姆河等著名会战。

    1915年,曼施泰因在未获得参谋本部军官资格的情况下,就开始担任参谋工作。由于他出身名门,又有过人的才智和多年的参谋工作经验,官运亨通,青云直上。

    1934年到1939年期间,他先后担任柏林第3军区司令部参谋长,陆军总参谋部作战处长,德军总参谋部第一副总参谋长。但由于受德军将领派系斗争的牵连,曾一度下放当师长。1939年10月,他被升任德军“a”集团军群参谋长。他为希特勒拟定过许多计划,并受到希特勒的高度评价:“曼施泰因大概是总参谋部所产生的最优秀的智囊专家。”

    曼施泰因这次要制定的是德国入侵荷兰、比利时、卢森堡和法国的计划。在此计划中,他提出使用坦克部队经阿登山区突击法国北部的大胆的作战计划。这个计划后来被称之为“曼施泰因计划”,举世震惊。

    1940年5月初,眼看挪威的战局已定,希特勒立即按照已修改过的进攻西线的“黄色方案”,把136个师、2580辆坦克和3824架飞机组成a、b、c三个集团军群,在从北海到瑞士边境800公里长的战线上部署就绪:a集团军群共45个师,其中7个坦克师,3个摩托化师,由伦斯德上将指挥,第3航空队支援,负责中段。任务是越过比利时东南的阿登山区和卢森堡,突破马斯河的法军防线,直趋英吉利海峡。

    b集团军群共28个师,其中有3个坦克师,2个摩托化师,由包克上将指挥,第2航空队予以支援,在北段从北海沿岸到亚琛之间展开攻势。任务是占领荷兰全境和比利时北部,阻止荷军与其盟军会合,并突破比利时军队在艾伯特运河上建立的防线。

    c集团军群共17个师,由利布上将指挥,在南段法、卢边界至巴塞尔地段发起佯攻,迷惑法军指挥部,以便牵制马其诺防线的莱茵河一带的法军。

    就这样德国人在天气转暖的5月初,部署了世界上从来没有见过的强大兵力。在西线待命进攻。

    荷兰当局倒是早就料到了他们的边境前沿将遭到德装甲兵的进攻,而他们的后方将会遭德伞兵部队的骚扰袭击。对于后一股力量,他们原计划在尚未造成致命毁灭之前就分割并消灭其战斗力;对前一股兵力,他们则企图通过缓慢的撤退,并在撤退时炸毁桥梁、淹没村庄等手段来阻止德军,减慢德军进攻的速度。要是一切如愿,进攻的德军将被引到一个很大湖边并困在那里。这时,德军装甲兵将两面临水,一面是湖,另一边则是荷兰的要塞——位于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之间人口稠密、连绵不断的海岸线。在这里,荷兰的防御部队可以很有把握地打一场围歼战。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5.“黄色计划”(2)

    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一切计划可谓是天衣无缝。

    另外,为了抵御德军的侵略,荷兰、比利时和法国在战前各自修筑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:“荷兰要塞”、“埃本·埃马尔炮台”和“马奇诺防线”。这三条防线自北向南,互相衔接,连绵数百公里。

    且说“荷兰要塞”,它包括海牙、阿姆斯特丹、乌德勒支、鹿特丹和莱伊登在内。该地区有海湾、河流和大面积水域,构成重重天然水道防线,它是荷兰的中枢神经所在地。德军占领荷兰计划的关键,就是用空运部队夺取鹿特丹和东南方马斯河上的几座桥梁。只有通过这些桥梁,德军才能攻入设防的“荷兰要塞”。

    德军将领为解决这个问题煞费苦心。这些德国名门之后、绅士贵族们竟然想不出什么好主意。最后,他们想到“特洛伊木马计”,决定成立五个伪装的谍报局特别营,大约400—500人。这个营要按荷兰边境警察的服饰装扮自己。他们的任务是保护桥梁,阻止荷军炸桥。5月10日拂晓荷兰战役开始后,他们化装成荷兰警察,押送几名犯人来到默兹河上格内普桥,突然向荷兰哨兵扑去,桥梁遂落到德军手中。